时间:2024-12-17 09:46:21 来源: 必威BETWAY官网
科睿唯安近日发布的2022年《期刊引证报告》显示,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的《先进光子学》(AP,Advanced Photonics)影响因子达到17.3,创刊5年已跃升至全球光学期刊第四名。
这本国产期刊凭什么“出道即高峰”并卓越发展?在众多期刊中它如何“破圈”进阶?其成长轨迹对当前中国本土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有何启示?
“负责、专业、细致、快速。”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副院长王兴军这样评价AP编辑团队。
王兴军研究组利用基于砷化镓铝材料的微环谐振腔,设计出一种泵浦功率低、调谐带宽大、可开环稳定工作的“暗脉冲”光频梳。这是首个无须外部反馈调节就能稳定输出超自由光谱范围的频率梳系统,将大大加快芯片级光频梳在激光雷达、光谱学检测乃至光学神经网络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对这样一项极具商业前景的研究,王兴军希望能尽早发表。当他尝试投向AP后,没想到杂志竟专门为其开辟“快速审稿通道”,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对科学家来说,发表论文就像马拉松终点那条红色的冲线带。不管从学术还是商业角度来说,早日发表都意义重大。”AP共同主编袁小聪说,“论文早日刊发,就等于赢得了学术竞技的主动权,也为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铺平了道路。”
国内相关期刊起步较晚,顶刊很少,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学术界通常对优秀成果发表采用从上到下“碰运气”的方式。即先投顶刊,被拒稿后再试投相关子刊,然后是领域内靠前的刊物。因为顶刊限制因素多、出版周期长,如果某篇论文经两三次修改、拒稿,相关成果发表就会拖延很久。
“实际上,一些被顶刊拒稿的文章并非学术方面不过关,原因是和某个审稿人观点不一致,或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一定的问题导致被拒。”袁小聪说,为此,AP编辑团队抓住科研人员的痛点,从作者切身利益出发,设计出快速审稿通道的发表机制,助力一流学术成果争夺国际首发权。
对顶刊初审、二审意见均是“两正一负”的论文,投稿者只需将两轮审稿意见和修改方案一起提交AP编委会,由AP编委进行快速研判,如果认为没问题就可开启快速审稿通道,通过后迅速发表。
目前,已有多篇重要论文通过该刊的快速审稿通道发表。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关于光子间量子干涉距离获突破的成果,经AP编委团队快速讨论,仅用5天就完成从投稿到录用环节。在助力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该刊先后帮助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荆杰泰课题组、北京大学教授王兴军团队等将国际领先的成果快速发表,在相关领域赢得了主动权。
2018年,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大力推动开放科学发展、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的背景下,中国科技期刊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杨蕾开始筹划改变以前的订阅期刊模式,尝试用开放获取方式创办一份新期刊,以便知识能更快、更广地传播。
斟酌再三,杨蕾将期刊主编人选锚定在袁小聪身上。一方面袁小聪是微纳光学、信息光学等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另一方面,他长期在英国和新加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熟悉国内外学术事务。更重要的是,袁小聪曾长期担任中国激光杂志社Chinese Optics Letters杂志编委,不仅熟悉期刊出版工作,在办刊理念、办刊目标等方面也与杂志社有着共同的目标。
接到邀约后,袁小聪花了一周时间构想AP发展框架,在确认可根据国际顶刊模式发展并采用双主编制办刊后,他毅然挑起这个重担。
“我过去参与过出版方面的事情,对学术期刊的运作比较了解。”袁小聪说,“当时更主要的想法是中国开放获取出版模式起步较晚,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这个期刊平台做点事情。”
袁小聪向杨蕾推荐了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教授Anatoly Zayats为期刊的共同主编。
“采用中外双主编制的优势不仅是两位主编能在不同空间开展工作,更在于它的决定机制。”袁小聪补充说,“两个主编都有一票否决权,有一个人说no,文章就不能通过,这就杜绝了人情稿。”
创刊伊始,AP编委团队就走了一条高度国际化的路子,国内学者占1/3、国外学者占2/3。编委团队深度参与、严控稿件质量,保证零挂名投身于约稿、审稿、宣传等期刊工作中。
AP坚持专家办刊,所有稿件送不送审、送谁评审、如何跟评审人交流以及一些事务性工作也由专家拍板。每篇稿件袁小聪都会亲自审阅,并决定稿件是否继续“往前走”,能向前走的稿件再由编委把关、决定送哪些专家评审。这些举措保证了稿件国际审稿比例超过55%,篇均收到3个优秀审稿意见。
此外,AP积极发动学界推荐,选出国内外18位活跃在光子学前沿的青年学者担任期刊青编委,全面参与相关工作。
袁小聪和光学专家经常参加一些座谈会、学术会,在创刊5年疫情3年的情况下,他们仍召开了27场各类会议。用袁小聪的话说,这叫“刊会结合,广聚英才”。
去年,AP联合之江实验室,在杭州召开AP首届同名会议,邀请到60位国际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有100余位行业专家、科创人员共赴之江实验室,围绕光子学最新科研成果展开深度交流。
在各种学术会议上,袁小聪和很多编委不厌其烦地推介AP。正是因为多次在学术会议上听到同行推荐,看到AP上发表了很多出色的研究成果,才让王兴军逐步对该杂志知道,并决定将重磅成果发表在这份国产期刊上。
“AP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袁主编特别负责,那种全身心投入要把刊办好的执着精神令人钦佩,在很多场合,他都推介AP,并呼吁同行把最好的稿件投到AP。”王兴军说,“AP的编辑也特别认真细致,对每篇文章都很用心,还积极在国内外平台推广。我们会继续向AP投稿,也希望我们大家把最好的工作投到国内期刊。”
谈到AP的办刊举措,袁小聪认为,一方面要力争使更多国内外优秀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产期刊上,另一方面要全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实现高影响力期刊的品牌延续。
“AP之所以能迅速取得成绩,是高原起高峰的体现,杂志社有7种期刊获得了不错的影响因子,3种中文期刊也位居国内中文期刊前列。国内期刊还需借助集群化办刊优势,培育高水平新刊,各期刊优势互补、借力发展。”杨蕾认为,“当前国内期刊发展要树立卓越目标,在重要学科应用方面形成互补,丰富期刊生态,通过构建世界一流期刊方阵获得高速、高水平发展。”
结合AP创刊5年的跨越式发展,袁小聪认为现在包括AP在内的部分国内期刊已经有了良好的国际化基础。目前欧美一些大课题组也开始主动投稿,但要真正取得国际声誉,还有很多工作亟须完成。
“国内期刊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王兴军认为,“未来5到10年,随着一批像AP这样的期刊崛起,国内期刊会产生更大的国际影响力。”